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陳姓開國將帥生平簡介】(一)
作者:陳得親 發布時間:2009-07-20 14:49:28 瀏覽次數:73835【中國人民解放軍陳姓開國將帥生平簡介】(一)
編者注:今日起共發十四期專版,41位將帥和1位大校,據查仍有很多陳姓將帥這次未錄入,今后仍在補錄中,據不完全統計:陳姓開國將帥占全國姓氏中,名列首位。
陳毅元帥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校擔任政治工作。同年在南昌起義部隊任第11軍25師73團政治指導員。參加領導了湘南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2師黨代表、師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軍委書記,紅六軍、紅三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紅22軍軍長,江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紅軍長征后,留在江西蘇區,領導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代軍長、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建國后,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1958年兼任外交部部長。還曾任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外交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是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2年1月6日,因患腸癌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陳賡大將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后,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1926年赴蘇聯學習。1927年回國參加南昌起義,任營長。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做情報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十二師團長、師長,紅軍步兵學校校長,紅軍干部團團長,陜甘支隊第十三大隊隊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太岳縱隊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建國后,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云南軍區司令員,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志愿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終年58歲。
陳士榘上將
陳士榘(1909-1995),湖北省荊門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并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一師一團教導隊區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排長、副連長、副營長、副大隊長,紅12軍第34師參謀處處長、參謀長,紅一軍團司令員作戰科科長、教導營營長,第四師參謀長,紅13軍參謀長、代軍長,紅一軍團隨營學校校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參謀長,晉西支隊司令員,八路軍115師參謀長,山東濱海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華東野戰軍參謀長兼西線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參謀長兼第八兵團司令員和南京警備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部長、教育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兼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5年7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