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忠義之子與忠義之母——陳文龍的英雄事跡
作者:chen98 發布時間:2009-09-14 13:14:26 瀏覽次數:39516忠義之子與忠義之母——陳文龍的英雄事跡
陳文龍南宋福建興化人,原名子龍,度宗改其名為文龍,字君賁,咸淳九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元兵占領樊城,進軍臨安,宋朝國勢日趨危急。
宋德佑二年(公元一二七六年)五月益王在福州即位,半年之后,宋的降將王世強引兵進攻福州,益王和衛王連夜逃往廣州。福州知府王剛中貪生怕死,投降元軍。陳文龍奉命任參知政事兼閩廣宣撫,到任時,因軍費缺乏,賣盡家財,招募上萬士兵,組成興化軍,堅守興化城。王世強又引兵至泉州、興化等地,有人勸文龍投降,福州降官也派使者送信給文龍,勸他投降,陳文龍看信怒火萬丈,斬了正使,放回副使帶回去說:“國家供養你們,沒有以死報國,反賣主求榮,向我勸降,真不知羞恥了!”以此痛斥王世強、王剛中之流的無恥降元,并令部下自制旗幟,寫著:“生為宋臣,死為宋鬼。”用長柱掛在駐軍門前,此為旗幟作為前導。
十二月陳文龍的學友,太學生盧澤啣派員送信勸降,陳文龍義憤填膺,斬了送信人,掛在長矛上作為示眾,盧澤啣帶兵逃走了,可是陳淵、林華等無恥降將,在暗中作祟,為元軍當向導,引兵進攻興化城,詐騙陳文龍說:“救兵已到了,要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去。”陳文龍被騙開城,一時興化城里,元兵如蜂似蟻涌入城內,殺聲四起,火光沖天,文龍因寡難以敵眾,全家都被元兵捕去。
陳文龍被押北上,他誓死報國,到福州見到元將阿刺罕,阿刺罕示意元兵松綁誘降,說:“宋積弱不振,半壁江南,不日盡歸于我,何不速降,以免一死。”陳文龍大義凜然,只求一死。元朝頭目董文炳,氣急敗壞,令部下施以重刑,陳文龍手指自己的腹部說:“我腹中都是節義文章,濕觀豈能降服乎?”文龍受盡凌辱迫害,仍堅強不屈。
阿刺罕、董文炳等無奈于他,把文龍送給元帥唆都。文龍責問唆都說:“宋無失德,何必窮兵至此?”唆都奸笑說:“宋先敗盟拘使,故我主才興師問罪,況小兒稱帝,婦人臨朝,焉能治國?我念你是忠義之臣,才勸你投降。”
文龍答道:“我家世代受國家大恩,萬無投降之理。”唆都指使部下,以子幼母老勸降,文龍說:“先王三子被迫分南北多處,我的兒子有什么可掛念的,我的母親年老又多病,你們喪失人性要害死她,我處在此境地,也無可奈何?”他思母之心雖悲痛,但他決不降元廷,唆都臉顯怒色,命令嘍羅擊枷重責,送往杭州而去。陳文龍離開興化軍之后,就拒不進食,到杭州要求去拜謁岳飛墓,終于挨餓而死,享年四十六歲,葬在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園。
他的母親身患重病,被送福州一尼姑庵中,拒不服藥,看守的人看她堅強的氣節,流下眼淚,暗中啼哭,一再勸她服藥,她說:“我兒已死了,我要與他同死,服藥有何用?為國而死,死有何恨乎?”人們都稱贊她忠義說:“有這樣的母親,無怪乎有那樣的忠義兒子。”
陳文龍母子忠義的精神,影響至深。元至正年間,朝廷派官員李文虎等到興化郡,尋找文龍的子孫,準備重用他們,但先烈的英雄事跡教育他們,沒有一人愿受錄用。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