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陳儒然宗親尋親報道:音頻資料
作者:特約記者:陳重 發布時間:2009-11-03 11:34:23 瀏覽次數:38414湖北通山陳氏族人在商找到宗親:
資料來源 http://epaper.xplus.com/papers/slrb/20091011/n19.shtml
本報訊 (記者 瑚世博)湖北咸寧市通山縣人陳儒然利用國慶長假機會,與十堰市的宗親陳建永結伴而行,于10月3日來到山陽縣尋找宗親。雖幾經周折,最終在該縣的長溝鎮等地找到分散數百年的宗親。
據民國二十五年修訂的《義門陳氏宗譜》記載:清代中期,大批通山思大公后代遷居陜西南部地區之安康、山陽、鎮安、漢陰、商州等地。轉眼時過境遷數百年,“水有源,樹有根,人有祖”,愛國敬宗,忠孝仁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咸寧市某公司工作的陳儒然非常關注這些外遷族人后裔的下落。為了了解他們的分布情況,自2006年以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并通過寫信、打電話、網絡查詢等方式,多次聯系到山陽籍的宗親。為了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經過充足的準備,陳儒然利用今年國慶長假的機會,自費來商聯絡宗親,實地了解他們的分布狀況。到了十堰市,他和宗親陳建永碰頭,駕車一起來到山陽。在山陽朋友陳健的引導下,來到長溝鎮供電所找到宗親陳賢峰,在他的引見下,找到陳紹德老人家中,詢問老人家周圍陳氏宗親起名是否按“鴻源正茂定,崇儒先立品”排行?老人聽后激動地說,“鴻源正茂定”這五代是相同的,但他們“鴻源正茂定”之后的字輩是“紹緒長明”,據說是當年老家送譜的人把排行搞丟了,只記住“鴻源正茂定”五代,之后應是老輩人自創的,所以與老家不同。他還說長溝及周邊的板巖、十里、紙房溝等地同宗的有150多戶,約600多口人,經過對照族譜,從他們提供的情況來看,與通山陳氏思大公后代排行基本吻合。初次出行就有收獲,這讓陳儒然他們非常高興,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先后來到板巖鎮、寬坪鎮、蓮花鄉等地打聽詢問、尋找宗親,最終又在花園溝村大包組正溝,找到宗親陳正清和一份族譜。在山陽短短的幾天尋找宗親的歷程,讓陳儒然他們收獲不小,不僅找到宗親聯絡了感情,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山陽的風土人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