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江州義門嚴平陳氏十一修宗譜倡議書
作者:南豐莊 發布時間:2011-01-24 23:31:09 瀏覽次數:38719江州義門嚴平陳氏十一修宗譜倡議書
陳氏各位宗親:
中央四套 《走遍中國》 欄目 2008 年4月 10-11 日的黃金時段, 面向全世界專題介紹了 “江州義門陳” 。文中稱,在全世界 8000 萬陳姓人口中,有 5000 多萬出自“江州義門陳” 。千余年的歷史演變,朝代的更迭,陳姓家族的數次的“奉旨遷徙” ,子孫支系散居到全國各地,之后又遷居到世界各地, “義門人物” 、 “義門家風”和“義門管理模式”影響著中華民族歷史,在中國千年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如義門陳先祖歷史上漢朝的三朝宰相陳平,隋朝的陳武帝。當代的陳獨秀、陳云、陳毅等都是江州義門陳后裔,近代聞名于世的陳嘉庚先生等就是我們同一祖,可謂是名人輩出,人才濟濟,許多陳姓后裔在人類發展史上創造了豐功偉績,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們應引以為豪。
陳氏血緣鼻祖是舜帝,陳氏得姓始祖是陳胡滿公,義門陳的開山世祖是陳旺公。撫州陳姓居多,據考證,小五公是我們嚴平的第一世祖;儒一公陳彥舉、儒二公陳彥彬是施坊陳家的始祖;諫十二公陳公祿是小路圳陳家的始祖;諫十三公陳公福是肖家橋陳家的始祖;諫十五公陳公弼是牛角灣陳家的始祖。然而,這些重要的歷史淵源和來龍去脈,知曉者寥寥無幾。國有國史,家有家史, “義門陳”家史燦爛輝煌。由于“義門陳”支系不斷遷徙,陳氏后裔族譜很難統一,近年來許多海外陳姓游子紛紛回國,尋根問祖。他們雖都遠離祖國,尚有尋宗祭祖之心,我們是守國守家之輩,焉能無視宗祖?豈能無慎修追之意!特別是現實中有多人不知先祖名諱,更不知子孫為何續稱,許多長晚輩稱呼混亂。如此下去,何談激勵后人、光宗耀祖?
陳氏的家史一定不能中斷,一定要把陳氏的宗譜實事求是修好,把光輝的家史和先祖開創的業績記載下來,并發揚光大。這樣才能無愧于我們的列祖列宗,無愧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二00 八年三月九日我們召開了牛角灣、小路圳、肖家橋、周家山、河埠橋等村的修譜會議,決定重修十一修宗譜。為了確保本次修譜工作的順利進行,商定陳姓子孫每人出資人民幣 30 元,有學位、職務、職稱的陳姓人員另增收一定的費用。具體的增收標準是:大專學歷、公務員、初級工程師、股級職務人員每人 100 元;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工程師和科級干部每人 200 元;研究生、中學高級教師、中專教授、高級工程師和縣級干部每人 400 元;博士生、大專以上(含大專)教授和地、市級干部每人 600 元。同時歡迎陳氏宗親中的名人、能人、企業家、開發商等大力贊助。
本次十一修宗譜工作的時間安排是:2008 年農歷 2 月底開始,并籌集啟動資金;農歷 4月核實人口,收集資料;農歷 5 月開始編撰譜碟;農歷 9月初 6 舉行接譜慶典儀式。
修譜是陳姓大家族一件嚴肅而神圣的大事,由于與“江州義門陳” “奉旨遷徙”事件的發生相隔近千年,我們以前歷次修譜都未應對“江州義門陳”總譜,造成諸多史實脫節,而且未能真實記載陳姓支系的發展歷史,為本次修譜增加了不少難度。故本次修譜需認真尋訪祖史,反復考證歷史,照顧歷代,重在當代,廣泛收集相關資料,認真編撰各個章節,精心策劃編排印刷,使我們的十一修宗譜成為超越歷代、最完整的家譜。面對這樣一件十分艱巨、十分榮耀的修譜大事,僅靠總理事會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需要陳姓宗親的共同關注和參與,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各盡所能。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和朋友們的熱情支持。各位宗親,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我們全族共同的修譜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小路圳、肖家橋、牛角灣、周家山、河埠橋十一修宗譜總理事會
二00八年四月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