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會 長:陳云明
義門陳回歸莊文化研究會 會 長
站 長:陳得親
義門陳回歸莊文化研究會 副會長
副站長:陳小青
義門陳總會全國統修族譜委員會 主任
副站長:陳義祥
回歸莊文化研究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
副站長:陳德松
義門陳回歸莊文化研究會 牒譜專家
尋親專文推薦
十修族譜前言
作者:南豐莊 發布時間:2011-01-24 23:35:21 瀏覽次數:39176
十修族譜前言
人之有祖,若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我祖陳氏如木之根深葉茂,如水之源遠流長。據家譜載,胡公滿為我陳氏受姓之祖,宜都王叔明為我陳氏義門之宗,叔明后四世孫兼舉唐高宗上元進士,為右補闕贈秘書少監。兼生京,舉進士及第,官至給事中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至十代伯宣,隱居廬山註司馬遷《史記》行于世。故有家襲少監功承著作之美譽。其后賢才輩出,世代登科。門雖殊榮,卻舉族清廉,先祖家法昭訓子孫,善而和,義而正,勤而儉,剛而勇,智者不矜,技者不炫,富者不驕,貧者不餒,不屈不義之威,故能室無私財,廚無別饌,大小知教,內外如一。于是,九洲播譽,四方欽仰,聲聞于上,南唐昇元元年,勅立義門,并豎義柱二桿于門外;宋太祖開寶九年,特命建旌表門,并免除差徭;宋太宗至道二年,勅賜御書三十三卷并“真良家”三字;宋真宗天僖四年,勅築旌表臺於義門外,并御筆親書“旌表義門陳氏”標揭於門。我陳氏宗族自受姓以來,世代繁衍,人丁興旺,分遷各地,幾遍宇內,現居撫州牛角灣、小路圳、肖家橋、周家山四村者,乃九江嚴平陳氏支脈,於唐憲宗年間分遷而來,迄今已千余年,傳三十代,現有九百四十余丁。千余年來,雖世代辛勤耕耘,艱苦創業,然受盡官府欺榨,豪強侵奪,更兼兵禍戰亂匪患騷撓,至使村寨凋落,門戶蕭疏,尤為甚者,倭寇入侵,擄掠一空,焚毀幾盡,解放后才得逐漸恢復。然而國運多艱,幾經周折,方得初俱溫飽,百業待興。值此之際,族人欲倡我祖風,光我義門,擬議十修族譜。從一九三八年九修族譜之后,已歷半個多世紀,半個多世紀來,因天災人禍,謀生為業而背井離鄉流落外地者,已逐漸忘其祖之所在,宗之所歸,更不知祖風之純良,宗親之興衰,而原藏瑞芳公祠的十三座族譜,經日寇和文革兩次禍亂,已毀十之八九。家族之有譜,如邦國之有史,郡縣之有志,不可一日偏廢,我陳氏族譜亟待重修,此乃眾之夙愿,故一人倡議,合族響應。陳建明慷慨解囊首捐兩千元,陳世敏獻資百元,其余子孫亦紛紛贊助,并推舉建明、銀茂、泰隆、泉祥、貴茂等通達事理精明干練熱心勤謹者主持編修工作,經過全族子孫兩月共同努力,已圓滿成功,共修譜八座,其中牛角灣五座,小路圳一座,肖家橋一座,周家山一座。
第廿四世裔孫光遠敬撰
公元一九八九年七月立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
● 會長:陳云明 手機18995749555 陳氏樂園網 站長:陳得親| 站務交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