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義門陳氏:忠義精神是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浙江日報訊 (記者 張麗 通訊員 王月英 倪夏子) 發布時間:2015-12-24 16:20:19 瀏覽次數:35709義門陳氏:忠義精神是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編者按: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我省好家風建設的成效,本報推出《浙江百姓重家風》欄目,報道全省各地家庭編立、傳承的優良家訓,為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營造良好氛圍。
浙江日報訊 (記者 張麗 通訊員 王月英 倪夏子) 陳紀梁今年36歲,土生土長的諸暨店口鎮人,高高瘦瘦的,在浙江豐光五金有限公司任綜合部部長。身為店口鎮義工協會會長,他經常組織義工給獨居老人送東西,為困難群眾義賣農產品,被當地人稱為“店口好人”。
“店口陳氏家族已經有800多年歷史,作為‘義門陳氏’的第三十一代孫,忠義精神是我們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說著,陳紀梁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
在店口圖書館,翻開《義門陳氏宗譜》,一段歷經800多年的家族發展史躍然紙上。
800多年前,會稽山脈腹地的一方山塢,迎來了一位卓爾不群的老人。這位老人就是陳協,店口陳氏的始祖,紹興初年(1131年)舉進士,官至左朝議大夫,曾為岳飛參軍,與岳飛同為抗金主戰派。因其反對投降,遭到奸臣秦檜排擠,被貶謫為金華令。陳協去金華赴任時,岳飛還寫了一首詩《送陳協》相贈:“欽君騎鶴上金華,北望云山是故家。兵革歷身心不改,一腔熱血濺黃沙。”后來,陳協見國事日非,憤然棄官,隱居在諸暨紫巖店口的白鶴山下南麓。
店口鎮白鶴山南麓,蒼山青松,刻有陳協名字的墓碑依然存在,不時有陳氏后人前來瞻仰。一旁,陳氏子孫建造的涼亭上,“德孝亭”三字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醒目。
讓“義門陳氏”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的是元代的陳志寧。
瑞安州學正陳志寧偕弟陳嵩之出田1000畝、山5000畝作資,造屋300余楹,于店口建義塾、義莊,興辦教育,救濟窮人。浙江行省參知政事高昉向元武宗奏報此事,武宗下詔旌表為義門,敕建義門坊于店口市北。這在當時,成為一件轟動郡邑、傳頌八方的盛事。
800多年過去了,陳氏子子孫孫仍舊聚居在店口,并發展成為1萬多人的大家族。義門精神繼續在陳氏后裔中傳承、發揚。
陳荒是陳氏家族第三十代孫,擔任店口社區黨總支書記時,一心為群眾辦實事,曾帶頭參加義務勞動,擴建水庫,解決了2000多人的飲水問題。如今,陳荒又做起了公益,組織為環衛工人送清涼,為貧困學生捐錢捐物,做得不亦樂乎。
第三十一代孫陳江是萬安集團總裁,他積極回報鄉梓,在諸暨市慈善總會認捐慈善冠名基金2000萬元;認捐“諸暨市青年勵志基金”400萬元;在“五水共治”活動中,捐款50萬元;捐贈30萬元支持社區文化禮堂建設……
如今,陳氏后裔正在進行店口陳氏宗譜的第十四次編纂工作。第三十一代孫、今年81歲的陳天巖參與此次家譜編撰。“古人曾有‘種德’之說:一個人為社會、為民族、為他人做好事,遠勝于積累黃金白銀,哪怕這些事全非轟轟烈烈,而史籍文書、百姓口碑會永遠將這些事跡流傳下去。”陳天巖流露出滿滿的自豪感,“義門陳氏之所以能夠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聲望,靠的正是其德行。”
翻開正在編撰的家譜,首頁便對陳氏家風進行了一番詮釋,并規定陳氏家法核心是忠義孝悌。“新的家譜共有120本,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出版。”陳天巖說。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