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島門村陳氏溯源及椿山先生生平注
作者:陳偉 發布時間:2018-03-07 18:25:27 瀏覽次數:33794
陳偉 作
(島門陳氏第23代從字輩)
椿山公,島門村陳氏后人尊稱為椿山祖,名乾夫、字太倉,號椿山先生,是玉湖派始祖沂國公陳仁十世孫,陳仁之曾孫陳宇的六世孫,其父陳夷,原籍福建省侯官縣,離鄉求官至漳州(現福建省漳州市),居住在漳州龍巖縣,有兄金山。椿山公在小時候就是秀才,在元仁宗皇慶初(1312年)中了進士,禮部看中椿山公善于天文歷法而舉薦給元朝廷,選拔為太史院保障太夫(相當于現在的天文總局氣象總局的辦公廳副主任之類的副司局級中央機關干部),椿山公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能夠獨立諫言,在元朝任職主簿文官,知湘州鹽事課(相當于現在長沙市物價局或市發改委分管糧油鹽管理的副局長或副主任),引導至潮土(遷移至潮州府),講學于椿山之下,門下學生號為椿山先生,居揭陽縣蓬洲都大衙村(蓬洲都大衙村為今龍湖區轄地新溪大衙村,元末明初這個地方隸屬揭陽縣)。
椿山公生有一子,名克覆,字初昊,自號梅庭居士,自少苦讀而不舉,退隱至鄉下,過了兩年便征召為秘書郎(古代是秘書監下屬官員,秘書監是負責國家藏書和編輯工作的機構,秘書郞負責掌管圖書經籍),后遷太學(調動到太學,古代國辦大學,相當于現在的中央黨?;蛘弑贝笄迦A),由于當時太學的宰執忌恨他,初昊公便請求辭官回鄉。初昊公生有五子,長子國賓、次子國史、三子國臣、四子國光、五子國章。洪武年間(1368-1398年間),四子陳國光,號歉叟,出贅海陽縣中外都蓬洞村(國光公出贅的時候是明洪武年間,海陽還沒置縣,海陽縣是澄海的故稱,隸屬潮州府,海陽縣于明嘉靖四十二年置縣,縣治位于辟望村,今澄海澄城中心屬上外都,中外都是今舊上華鎮范圍,蓬洞村是古村名,今島門山邊之間的區域),是為蓬洞村陳氏一世祖;國光公生有五子,次子媯麥,號弘岡,是為島門村陳氏宗族一世祖(今島門村新大宗叫弘岡祖祠,就是祭祀這位),島門村自國光公繁衍至今(2018年)已有25-26世,歷600余年。而國光公的第五子媯耿公,號惠迪,遷至山邊村自成一脈繁衍,成為今天的山邊村陳氏宗族始祖。
島門陳氏宗族輩序自椿山公太倉祖太字輩起,有族命十六字,分別是太初國媯,宗衍南陲。云華汪士,君伯亦維;續族命四十八字,分別是成大學道,長幼從師。詩書訓迪,子史詳推。文章入式,科甲可隨。聲名顯達,經濟有為。桂蘭騰茂,福祿永綏。本源孝友,萬世思惟。目前約是傳至書字輩甚至訓字輩。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