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重大發現】存世最早的義門族譜重要信息解碼
作者:陳義祥 發布時間:2020-03-15 20:24:13 瀏覽次數:32620【重大發現】存世最早的義門族譜重要信息解碼
——解讀明代弘治老譜的義門世系和關鍵節點
文∕陳義祥
近段時間寫了一些義門史料的考證文章,引起義門后裔和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我在(點擊藍字進入→→)《尊重史實,查找真相,尋求共識 ——宗譜考據的原則兼議“異流同源說”》一文中征求義門譜志史料的消息甫出,就收到義門宗親和社會的反饋信息。這幾天陸續收到不同版本的義門陳氏宗譜十余種,與義門有關的史料信息和各類文獻近百條。其中有湖北省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提供的數種版本宗譜,更難得的是有關人士為我提供了目前存世最早的明代弘治年和萬歷年義門陳氏族譜的手抄本電子版。在此非常感謝提供譜志史料的宗親和各界人士,同時也認為這是對我莫大的信任和鼓勵。
經過這幾天對收集到的譜志史料的整理和吸收,感覺收獲很大,其中最有價值的還是明代弘治十四年《義門陳氏江州老譜》。該譜在義門世系和幾個關鍵時間節點有交代。自陳叔明至義門分莊的世系排列與北宋嘉佑分莊前的文獻基本相符,沒有清代及后期宗譜的“鈺”、“珂”、“嗣”輩名;“兼”、“京”、“褒”、“瓘”、“機”這幾代先祖有出生或中進士時間記載,關鍵節點可以銜接,包括陳伯宣和陳旺活動年代都在該譜的記載時間范圍內,沒有沖突。這些重要的信息將為義門陳氏族譜研究帶來全新視野,成為義門宗譜研究的突破口,甚至有望于解決數百年義門世系紛爭的謎團。
本人現就該譜的部分信息與廣大宗親分享。
明代弘治年老譜原來一直秘藏不宣,為義門陳牛公莊湖北省仙桃市后裔所藏。2016年對外公示,轟動一時。經湖北日報、荊楚網等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關注,有北京、湖北、江西等有關部門和專家鑒定為明代老譜,意義重大。全國“非遺”評審專家、江西師大歷史系教授梁洪生認為這部《義門陳氏江州老譜》是迄今發現的成書最早、保存最好的譜牒,極具史料價值,夠得上“國家級歷史文物”。
(明弘治十四年義門陳氏江州老譜截圖)
該譜是義門陳牛公莊越舟湖義門堂三大房族人于明代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合族同刊。族譜材質為黃綾布,毛筆書寫,有七十余頁面,保持完整。但因是布質材料,有些字跡有漫漶難識現象。譜書首頁中間為豎式兩行書寫“義門陳氏江州老譜”,左行為“越舟湖義門堂三大房人等同刊”,右上行小字為“大明皇上弘治十四年辛酉歲合族季冬月鐫”。第二頁大字為“陳氏族譜”,左邊小字為“本支襄事目次”,即注明三大房四世孫續修該譜牽頭人尚才、尚富等八兄弟姓名。
該族譜詳細記載了自陳氏得姓始祖滿公至義門陳發源祖叔明公再到唐宋義門世系直至牛公莊分莊始祖汝悅公的世系,又由牛公莊一世到該譜修譜時間的支份世系。
為了便于讓廣大宗親了解最為關切的問題,本文只解讀從陳叔明至陳崇這一段世系和重要文字及節點介紹。
一、世系排列:
滿公——(中間世系省略)——叔明——志皋——才——蘊圭——兼——京——褒——瓘(鈺)——瓖(嗣)——闊(伯宣)——檀——旺——機——感——蘭——青——伉侍仲俛偉伸六兄弟——仲三子:崇、諧、試;偉五子:的、禮、周、善、奇——(略)。
二、顯祖生平記載摘錄:
志皋(注:非“志高”):叔明公長子,字舜舉,號青(注:查陳氏明萬歷年譜,掉“云”字)先生。仕唐為會稽郡司馬,詳唐書表。為人寬和敦厚……。配唐(注:指婚配姓唐的夫人),生子一,才(注:此句指“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才”);副王(注:指娶如夫人王氏),生女一,歸郎王力(注:此句是指志皋生一女兒嫁給郎兒王力)。
才公:志皋生子,仕晉(注:掉“陵”字)郡司功參軍,詳唐書表。丙寅科狀元。配郝,生子一,蘊圭;副周,生子二:蘊玉、瑋。
兼公:蘊圭生子,字時達(注:非其他史料字“不器”),生于唐高宗乾封丁丑(注:查明萬歷年陳氏族譜和民國版銅鼓聚星堂譜應為“乾封丁卯年,公元667年),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登進士。配駱,生子三,袞、京、齊”。
京公:兼公次子,字慶福(注:非“復”),生于唐中宗嗣圣四年丁亥(注:唐中宗嗣圣只有一年即甲申年公元684年。丁亥年是甲申后四年,但非嗣圣年,為誤記。其出生時間為公元684年或687年)。登進士,官至給事中,集賢院學士贈秘書少監。配楊(注:非柳宗元《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文中的常姓妻子。),生子一褒。
褒公:京公生子。字德言,生于唐睿宗景云四年庚戌(公元710年,庚戌為景云一年,四年為誤記),任鹽官令。配冷,合葬于龍峰洞。生子一,瓘。
瓘公:褒公生子(注:非褒公嗣子)。一名鈺(注:有些近代譜把“鈺”另立一代,包括《義門陳大成譜總譜》),字公浦。生于唐元宗開元戊辰年(公元728年)。配黃,生子一,瓖;配馬,生女一,歸吳進士;副孫,生女一,歸趙翰林。
瓖公:瓘公生子。原名瓖,一名嗣(注:有些近代譜把“嗣”另立一代)。仕唐為臨海令,贈太保,配謝太君……。生子五,淇、鴻(注:非“洪”)、淵、浩、闊。
闊公:淇、鴻、淵、浩四公俱遷福建泉州,不能悉載。公字伯宣,號??(注:問號兩字不辯)。配趙,生子一,檀。夫妻合葬于瑞昌金城?午山子向。
檀公:闊公生子。字逸民,一字用材。聰明俊偉,隨父君圣治峰下龍潭窩。配張,生子一,旺;副周,生子二,曉、晁。
旺公:檀公長子。字子盛,一字天相,山(注:“山”疑為錯寫或掉“廬”字)始遷九江府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敷淺原艾草坪為義門始祖,封晉國公。配孫,生子一,機。
機公:旺公生子,字文智,號師孟。登唐懿宗咸通(公元860—873年)進士,由中書舍人仕宗人令,追贈燕國公。配鄧,生子一,感。……副王,生女一,歸鄧進士。
我們再把以上有時間記載的世系排列一下:陳兼(667生)——京(公元684—687年生)——褒(公元710年生)——瓘(公元728年生)——瓖——伯宣——檀——旺——機(公元860—873年登進士)。
從陳京到陳機之間的世系排列和出生時間來看基本可以銜接。陳伯宣和陳旺雖然無時間記載,但從前后有記載的時間大致可以推算出其所處年代。
我們進一步解讀會發現有趣的兩個現象:一是該譜的編纂者參考和借用了唐書和唐表史料,如叔明子志皋和志皋子陳才文字介紹中,專門有“詳唐書表”字樣。說明該譜采用了唐書唐表內容;二是,該譜在陳兼、陳京的出生時間上又沒有采用唐史和柳宗元的《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的時間節點和文字內容。譜記陳兼字“時達”非“不器”,排行也非“陳二”。陳京的出生時間該譜記載為公元684或688年,與柳文載陳京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4年)終,在年齡上無法對接。還有譜載陳京字“慶福”而非柳文的字“慶復”,甚至其妻子非柳文的常姓,而是楊姓。譜載陳京的兄弟為袞、京、齊三人,而非柳文的伯兄擋、仲兄萇。
還有,該譜記載陳崇是陳仲長子,陳伯宣的九世孫,陳旺七世孫。該世系沒有采用《宋史-陳兢傳》的“伯宣子崇”,而是采用北宋分莊前的有關文獻。
另外,該譜在陳伯宣和陳旺兩位重要歷史人物記載上文字介紹不多,沒有生卒時間記載。在查閱、比對萬歷年陳氏族譜和乾隆年版西岡陳氏家譜(敦本堂)均有陳伯宣和陳旺的活動時間記載。明萬歷年譜也是牛公莊譜,萬歷戊戌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紙本抄寫,比弘治老譜晚97年。但是很遺憾該譜部分內容在原稿上重新貼紙抄寫,抄寫筆跡明顯非萬歷譜當事人。從其書寫內容來看估計是明代后期至民國時期所作修改,因此,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遠不如弘治老譜。
修改后的萬歷譜參照系只能把其看作清代或民國版族譜,其記載陳伯宣和陳旺的文字介紹也摘錄于本文,以供方家參考。
闊公:字伯宣,號主敬。生負文史之才,征著作郎不就,注司馬遷《史記》行于世。由泉州遷南康府(注:廬山所轄的南康府此時尚未成立)廬山圣治峰下,唐憲宗元和十四年三月初吉,天降神人訪公于匡廬之居,請以艾草坪易地作道,公奇其神乃聽命……
旺公:字子盛,一字天相。有瑞應,既長卓異,自廬山遷九江府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敷淺源艾草坪為義門之始。祖時授承議郎知德安縣事,后宋仁宗天圣四年追封晉國公,壽八十一歲。老譜載以唐元宗開元辛未年遷德安,論者謂時不相符(注: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老譜記載旺公在開元辛未年遷居德安,談論此事的人說這個時間與陳旺所處的時代不相符合)。
(明萬歷戊戌二十六年義門族譜)
有《西岡陳氏宗譜》(敦本堂)乾隆三十二年版記載“旺,敕封晉國公,字天相,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20年)始從廬山遷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又有《義門陳回歸莊大成譜》民國版翻印記載“望,字天相,承議郎即江州牧,追贈晉國公。……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己亥遷德安縣敷淺源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艾草坪……”。
(清乾隆版《西崗陳氏宗譜》)
(民國版翻印《義門回歸莊譜》)
又有《江州義門陳氏分析關書》載:江州義門陳氏家族陳泰皇恩均分義產事:竊念家世以唐迄今同居十三世,計二百四十余年,聚族三千九百余口,代傳孝悌……。按嘉佑七年(1062年)分莊,公元1063年—820年(元和十四年)=243年。若是陳旺和陳伯宣于元和十四年由廬山遷居德安義門至嘉佑年分莊在243年左右,與陳泰《江州義門陳氏分析關書》記載的二百四十余年時間正好相符。
義門弘治年族譜比已知最早的明嘉靖六年祁門特峰《江南陳氏大成譜》還早27年,比嘉靖三十二年甲寅譜要早53年?!督魍ㄖ尽?、《九江府志》、《德安縣志》、《廬山志》都在其后刊印,沒有受到以上譜志史料的影響??梢韵胍?,弘治老譜在編纂時參考的一定是更加古老的義門族譜。
該譜記載的伯宣子、陳旺父“檀”的名字和世系輩份,也應該是存世最早的有“檀”字記載的族譜,因為在嘉佑年分莊之前的文獻“檀”名是沒有記載的。留存文獻只有“孫旺”,沒有“子檀”;還有一些史料記載為伯宣子旺,如《唐表》等。
大部分近代譜(包括清代、民國)把“檀”字作為一個輩名明確記載族譜后,還出現了部分族譜把瓘公的又名“鈺”字或瓖公的又名“嗣”字單獨另立一代,造成輩份多出現象。由原來的“——瓘——瓖——闊——檀——”變成了“——瓘——鈺——瓖——闊——檀——”或“——瓘——嗣——瓖——闊——檀——”的輩分排列。這是后來修譜人搞錯的根源,我們可以從該弘治老譜看得很清楚了。
(有“鈺”名的民國版銅鼓聚星堂宗譜)
(有“嗣”名的民國版翻印《回歸莊大成譜》)
仔細分析弘治老譜的世系排列和時間節點也存在一些疑惑或問題。譬如:雖然陳瓘至陳機的時間節點可以銜接,但陳機至陳崇時間節點與文獻記載就有差異。陳機登唐咸通進士時間存疑,這個時間段應該是其晚年,需要進一步解讀和分析。還有該譜發現有幾處錯字、漏字現象,特別是有紀年時間搞錯,如把乾封丁卯寫成“乾封丁丑”;唐景云庚戌年為景云元年而非“景云四年”。如果沒有比對譜本,以后續譜就會以錯傳錯。
該譜如同一位孤獨的歷史老人孑然于世,遙承宋元 ,下接明清,能留存于現世一睹其容也是我輩的幸運。通過比對現有的義門宗譜,也發現有些宗譜的記載取自于該譜或該譜的母譜,但是之后又衍生出一些錯誤,如民國版的銅鼓聚星堂譜幾個時間節點與弘治老譜基本一致,但其世系又多出一代“鈺”字,文字又有增加或修改等 。
仙桃明代弘治老譜的出現,它的歷史價值和史料價值還待挖掘和研究,目前尚未見到專業性的研究文章和釋文。雖然其并非完美,但在519年的歷史煙云中它應該是少受“污染”的義門族譜,是現有義門族譜的“酵本”?;蛟S,解決義門陳世系數百年紛爭和疑惑的重要密碼就藏在這里。
2020年3月8日初稿 3月11日再稿
后記:本文是明代弘治義門老譜的初步解讀和探索性文章,重點解讀唐代有爭議和疑惑的義門世系和人物記載,起拋磚引玉作用。真理越辨越明,現征求該譜記載的伯宣子“檀”或檀子“曉”、“晁”的文獻史料 ,若有宗親提供記載“檀”、“曉”、“晁”的可信史料(銘、志、史),或能夠證實“檀”存在與否的考證文章,請聯系本公眾號有稿酬領取。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