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務人員
尋親專文推薦
陳沆求學碧仙洞 兩蘄共榮三角山
作者:王應良 潘艷慧 發布時間:2021-02-21 15:09:39 瀏覽次數:31679陳沆求學碧仙洞 兩蘄共榮三角山
陳沆(hàng)(1785~1826)著名詩人,文學家,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稱為“一代文宗”。 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
清朝中葉時期,在浠水縣巴河口、望天湖畔,有一家姓陳的名門望族,世代以詩書齊家,自大清朝開國以來,代代都出舉人、進士,科甲世澤一百多年。
這一年,陳舉人家喜添貴子,全家上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陳舉人為了給兒子取一個好名字,翻遍了四書五經、諸子百家。他經過冥思苦想,反復推敲,想到兒子出生時,正是梅雨時節,大雨成沆,就給他取大名陳沆,字太初,號秋舫,夢想兒子將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能夠光宗耀祖,位列秋舫。
這小陳沆果然不負眾望,十分聰穎,三歲就入蒙館,不下幾年,別說是《幼學瓊林》,就是《四書五經》也是倒背如流。蒙館里的先生實在是教不了他,從十歲時起,陳舉人就親自課授他的學業,他更是楹聯對仗張口就來,詩詞歌賦出口成章,以十二歲的垂髫之年參加童子試,就能束發博冠,取得了秀才的功名。
俗話說:自家的和尚念不了自家的經,自家的先生教不了自家的人。陳沆自打中了秀才之后,自詡學富五車,年少才高,連自己的父親也不放在眼里,整日里邀上三朋四友上黃州,登臨赤壁懷古;駕扁舟,遨游大江探幽。陳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害怕他成了王安石所寫的《傷仲永》中的方仲永一樣,年少多才,而長大以后泯為眾人的結局,就決定給他找一個滿腹經綸,能夠壓住他的嚴師。
陳舉人把蘄黃一帶有點名氣的名師大儒經過一番比較篩選,就決定把陳沆送到自己的同宗好友、蘄春縣的陳老夫子名下繼續讀書。這個陳老夫子真是個奇人,他一生潛心研讀經史子集,博采眾家之長,猶善策論文章,卻無心功名,只在素有鄂東文脈之稱的三角山、又名筆架山的山陽、一個名為碧仙洞的天然石洞外結一個草廬,與白云為伴,逍遙度日。
這一天,陳舉人領著陳沆,帶著下人挑著禮盒,來到三角山上拜會陳老夫子。陳老夫子一見故人來訪十分高興,可他一聽說是前來拜師,就打量了陳沆幾眼,既沒推辭,也沒答應。茶過三巡之后,就帶著他們父子二人乘興游覽三角山,當他們一起攀上三角山的主峰大尖之上時,陳沆瞧著山頂上“摘星問天”、“六一登高”的摩巖石刻,看著山下亂云飛渡、蒼山如海的勝景,不禁心胸大開,佇立在山頂的一塊大石頭上神思遐遠起來。陳老夫子笑瞇瞇地看了陳沆一眼,叫了他一聲小名:“秋舫,老夫想出了一個上聯,可想不出能夠與它相配的下聯,你來對一下如何?”說著,就一邊解開大汗洇濕的衣襟,一邊迎著山風吟誦起來:“振衣千仞崗。”
陳沆一聽,就知道陳老夫子要考他。他一想,這副上聯好對,略一思索,幾副下聯就能張口就來,可他又一想,自己想出的下聯,雖然對仗工整,可在氣勢上就差了很多。陳沆不禁皺起了眉頭,看著山下,冥思苦想起來。這時,山下的浮云,慢慢散盡,極目遠望,百里之內盡收眼底,只見百里之外的一條大江,如同一匹白練,掛在天際,蜿蜒東去。陳沆想起小時候經常在長江邊找著赤腳玩耍的情景,一下子就想出了下聯,脫口而出:“濯足萬里流!”
陳老夫子聽了,拊掌大笑起來:“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好!好氣勢!”說著,他轉頭對著陳舉人說:“你這兒子我收下了!”。從此后,陳沆就跟著陳老夫子在三角山上、碧仙洞內閉門苦讀。不知不覺中,洞外的桃花開了三旬,謝了三朝,在這三年里,陳沆不僅遍讀了陳老夫子汗牛充棟的藏書,詩書造詣更進一籌,而且他研習了陳老夫子策論妙法心得,寫出來的八股取仕文章更是精妙絕綸。
這一年冬天,鄂東大地下了一場百年難逢的瑞雪,平地積雪尺半有余,三角山上更是山舞銀蛇,粉妝玉砌。師徒二人坐在草廬里圍著紅泥小火爐,焙茗話詩。陳老夫子興致勃勃地說:“要說古人詠雪的詩句,當推柳宗元的《江雪》。”說著就詠嘆起來:
千山鳥飛盡,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陳沆聽了,莞爾一笑說:“師傅,柳河東的《江雪》一詩,完全是臆象之作,我看他雖然逸號河東,并沒有江河大雪的體驗。我自小生在長江邊,見慣了江天雪景,您想一想,漁舟行于江中,可見江水并未封凍,降雪入水即化。“寒江”如何有“雪 ”?”說著,他當即就起身離座,來到一旁的書案前,拿起狼毫,略一思忖,就龍飛鳳舞地寫了起來:戲作《一字詩》,調諷柳宗元《江雪》一詩。
一帆一槳一漁舟,
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要說這個陳老夫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平素最推崇柳宗元。雖然陳沆剛才的言語,對他有所忤逆,但他并不為意,他連忙走過去一看,笑逐顏開。平時很少夸人的他,禁不住翹起大拇指,連聲稱道:“好詩!好詩!好一個一江明月一江秋!陳沆啊,你讀書既能效法古人,又不盲目推崇;既不食古不化,又能推陳出新,你比老師強多了??磥?,我們師徒離別的日子不遠了!”
果然,第二年春,三角山上殘雪消融,滿山杜鵑一夜怒放的時候,陳老夫子一大早就起床,默默地幫陳沆開始收拾起行李,他說:“陳沆??!你在上山已經三年來,為師已沒什么可教你的,再把你留在山上,就有點誤人子弟之嫌,山下黃州府的縣試馬上就要開考了,你今天就下山趕考吧,”盡管陳老夫子心里實在有點舍不得這個好學生,但不管陳沆如何哀求,還是堅決要送他下山。
師徒二人從山陽的蘄春縣界,翻過三角山,來到山陰的蘄水縣界,一路拾級而下。一路上,陳老夫子不停地諄諄教導,叮囑陳沆下山后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要荒廢了學業。在半山腰,一道山溪攔住了他們的去路。陳沆一看,這道山溪濺玉潑銀,飛流直下,在山腰處形成一道深潭,甘??设b。陳沆正要從木橋上涉足而過,陳老夫子卻攔住他說:“這道山溪叫沐官溪,這灣深潭叫沐官池。古往今來,凡是來三角山游歷的官員,從這兒經過,都要在這里洗一洗手,沐一沐足,傳說是能洗去滿身的銅臭和貪念,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你也在這里洗一下吧,你這次下山,一定能以弱冠之年名動荊楚。師傅當年和你一樣,也是這個年齡出山,由于恃才傲物,遭人妒恨,所以在科場上連連失利,心灰意冷,最后才隱居三角山,終老泉林。為師希望這沐官溪能洗去你滿身的傲氣,雖然說不遭人妒是庸才,可做人還是要韜光養晦一點好。為師的前車之鑒,你一定要時時謹記!”
陳沆一聽,趕緊從木橋上走到潭邊,脫出鞋襪,一臉莊重地洗手沐足,一股冰涼霎時沁滿全身,剛才心中一股下山之后,就想揚名立萬的狂傲之氣,頓時消彌下去,變得心平氣和起來。師徒二人又沿著山道前行了里許,路邊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陳老夫子指著石頭說:“陳沆,你看這石頭像什么?”
陳沆上前一打量,這石頭上尖下大,向一旁斜伸,上面長滿了暗綠的蒼苔。就嘖嘖稱奇道:“噫!真像一只蟾蜍!真是惟妙惟肖!”陳老夫子笑著說:“故老傳說,這是月宮的蟾蜍落到人間,化石而成,你就上前摸一摸,為師祝你這次下山,就能蟾宮折桂。”
師徒二人又順著山道,向下步行了二三里,路邊一塊條石攔在眼前。陳老夫子又笑態可掬地說:“陳沆,你看這塊石頭像什么?”陳沆走過去一看,禁不住地贊嘆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塊石頭看起來,就像書案上的一方鎮紙,石頭上日曬雨淋的歲月痕跡,居然有楠木的紋理。他驚訝地問:“莫非這就是傳說中鎮紙石?”
陳老夫子笑著侃侃而談說:“正是,這就是鎮紙石,又稱官才石。我們這座三角山三峰插天,看起來就像一方筆架,所以又稱筆架山,乃是天下文脈之所在,山下還有一池墨綠如玉的硯池湖,再加上這方鎮紙石,合稱天下文脈三寶。所以常言道:唯楚有才,蘄黃最佳。就是得這天地之靈氣的福祉。陳沆,你就上前撫一撫這方鎮紙石,你這下山,假以時日,前程就不可限量,他年你若能掌管天下文宗,為師希望你秉公選材,剛正不阿,不要學當年為師碰上的主考官那樣趨炎附勢,讓天下有識之士寒了心啦!”
陳沆聽了,連連點頭,師徒二人一路走,一路有說不完的話,不覺又轉過了一道山梁,山梁上又有一塊巨石突兀地出現在他們眼前,陳老夫子一看,笑著說:“你看這塊石頭像什么?像不像一頂狀元的頂帶花翎,山上的老百姓都叫它官帽石。為師雖然不能通陰陽,但對《易經》還是頗有研究,為師今早給你占了一卦,你現在停下來,從這里大步走到官帽石下,看要多少步?”說著,就幫陳沆數了起來。陳沆剛好走了二十步。
陳老夫子一看,略微惋惜地嘆了口氣說:“陳沆,你這次下山,為師算定你科場順利,能夠連中三元,可是你你想在殿試得中頭名狀元,還需二十年的光陰。俗話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為師就把你送到官帽石下,你下山去吧,好自為之!”說完,就和陳沆灑淚而別,目送他一直走到山下。
果然,陳沆一下山,就在縣試、鄉試、會試中皆名列第一,連中三元??芍钡蕉旰蟮募螒c二十年,才在京都保和殿對策,考中第一甲第一名,取得狀元的貴冠,授翰林院編修,出任四川監察御史。道光二年任廣東省大主考,次年任禮部會試同考官。陳老夫子二十年前的譏言,果直應驗。在殿試上,嘉慶皇帝對他的狀元卷大加贊賞,詢問他師出何人。陳沆當即報出陳老夫子的名號。為了感謝他為朝庭培養了肱股之材,嘉慶皇帝親筆題寫了一幅“兩蘄共榮”的匾額,賜給陳老夫子。至今,這幅匾額還保留在三角山下陳老夫子后人的家中。
自此后,陳沆與三角山的故事,在鄂東大地廣為流傳。幾百年來,有多少青年才俊、在校學生,為了謀取功名,學有所成,在考試前,專程登臨三角山,沿著當年陳老夫子送陳沆下山的道路,在沐官溪洗一洗手腳,順便摸一摸蟾蜍石、官才石、官帽石,想沾一沾文脈之山的靈氣,聽說果有靈驗。
●●● 關于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鄂東大別山南麓,北宋名醫龐安時、清代狀元陳沆、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的故鄉--湖北省浠水縣的東部與大明醫圣李時珍的故鄉-湖北省蘄春縣西部交界處,因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其三柱奇峰,狀如獸角,突兀蒼穹而得名,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素有黃州府“筆架山”之稱,以雄、奇、幽、秀而聞名遐邇。本文相關景點:碧仙洞、沐官溪、蟾蜍石、官材石、官帽石。
搜集整理:王應良
攝 影:潘艷慧
● 中華義門陳聯誼總會回歸莊分會(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